close

很多年前..我在國家地理頻道中看到一則記錄片 黃河之水天上來

在我還是個小小學生 從地理課本的圖片中從老師的口中 黃河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存在 小小的腦子裡常常神往著那驚濤澎湃飽含泥砂的黃河之水 孕育中華文化的母親

但是從電視裡傳來的是她即將枯竭的訊息 這讓我非常震驚 從那日起 我便努力節約用水 還不斷的告誡孩子們地球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事實 雖然這真的是小小的努力 大家也被我煩到覺得我大驚小怪 ....

也許大家認為那跟自己一點也沒有關係 只是地球環境惡化事件檔案很糟糕的其中一則而已 但是持續多年以後 黃河到底怎樣了 我還是很關心呢

http://orientaldaily.on.cc/cnt/china_world/20100413/00178_001.html

2005.12.03  中國時報
水資源超用 黃河瀕乾涸
大陸新聞中心/台北報導

黃河水資源利用快到了河流承載的極限,再不改善的話,中國「母親河」的生命就要終結。

報導說,二○○四年黃河水資源總量為四八二點六五億立方米,總取水量為四四四點七五億立
方米,水資源取用率達九二%。過度利用將造成河流長年乾涸斷流,最終導致這條中國的母親河生命終結。

一九七二年以來,黃河有二十一個年份出現斷流。預計到二○一○年,黃河流域總人口將達到一點二一億,國民經濟總需耗水量為五百二十億立方米。遇到正常來水年份,黃河缺水將達四十億立方米,遇到中等枯水年份,缺水將達一百億立方米。

由於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,黃河水質問題也十分嚴峻。加上河排污量增加迅速,進一步加劇了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,形成黃河水質型缺水。

水土流失

 

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-2000年間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,高出約2℃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。在這一時期,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、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曾記載黃河流域「草木暢茂,禽獸繁殖」,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「山林川穀美,天才之力多」(《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》,史念海,1981年)。

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,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。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,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,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、大量的現象。隨著公元15世紀30年代全球氣候轉冷的開始,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,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,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。並隨著植被的破壞,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,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。

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。斷流的原因有很多,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全球變暖。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,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,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,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,這就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,進而造成季風減弱,缺少了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氣。雖然全球變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,但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。最終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。
  2. 植被破壞。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,缺少了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,蒸發量變得更高,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經河道才能得以補充。
  3. 灌溉方式落後。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,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,多為大水漫灌,黃河水浪費嚴重。
  4. 上游屬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率極少,中游為主要補給區但水土流失嚴重、季節變化大,下游流域面積小,補給少;
  5. 流域內人口增長快,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率;
  6. 近幾十年來,隨著社會發展,黃河沿岸工業和城市用水量不斷增加,引黃灌溉面積不斷擴大;
  7. 水庫調節能力較低,水資源管理不統一;
  8. 水費低廉,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,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;
  9. 環境污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。

"秀秀我們的地球"我覺得這是必須要被努力的重要性 遠超過上外太空去尋找第二個殖民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耘糧倉 的頭像
    樂耘糧倉

    寫一些有關土地與生命的故事

    樂耘糧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